台网友:做替死鬼

讲了一位2014年入职的小米员工,离开亚马逊放弃了90%的期权错过了四倍股价的飙升,拒绝了阿里错过了4000股的股票。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,提供未创业的、想创业的,还有已经创业的四点建议:1、大的商业环境不理想,购买力下降;2、资本退守,投资力下降;3、项目空白地带不多,好的都被别人占了;4、人工智能接力,很多项目会死在它手里。  如果我想投资一个公司,首先会去这家公司,不是跟老板接触,而是跟这家公司的产品经理对话,一个产品有没有智慧化决定了它的商业模式能有多大。现在项目少,投资人大把大把的。其次,就是创业者估值需要1000万美金,而投资人给投资2000万美金,这往往会造成了创业者主观上不按照前期的规划进行实施,造成资金的匹配上不平衡,导致投资人资金浪费。  另外,投资人越来越难做,一边研究市场发展方向,一边帮助企业朝着自己研究的这个方向发展。  作为投资者和创业者集一身的角色,我感觉挺尴尬的,使得有时候有自言自语。也就意味着也拥有了市场规则以及企业需要遵守的行业规则,规则一旦建立,并且还存在一定量的市场规模的前提下,投资人都会认为它的延伸价值不大,突破规则的可能性不大。美化成互联网+的投标内容,这对投资人来说是很危险的。上市市场的券商监督会越来越严格,以致于使得投资人和创始人必须有个清晰认识自己的这个阶段。你应对自己的产品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,同时也要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该产品的市场定位。反过来,如果

许多成功的总裁都在心理测试中获得高分。  一、创业的初心:财务自由还是自我成就?  大多数人创业想法的萌生,是在年轻之时赶上了移动互联的风口,按耐不住内心躁动的因子决定放手一搏。  那次投资大会几个人失望而归,回去之后团队就因资金问题解散了。  而那些决定归于现实,重新工作的人,大多也是在认清现状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。如果纯粹为了理想和情怀,为什么不去做NGO?”末了他补充到:“单纯抱着这种想法创业的人,投资人可能也不敢把钱投给你,因为做公司还是要考虑收益的,投资没有回报怎么办?”  生在南方的金志雄身上有一股实干企业家的务实精神,做事情讲究经济效益和回报率。  2016年,寒潮汹涌。  李进就是那个在通往财务自由的创业路上栽了跟斗的人。  有着6年创业经验的金志雄显然是前者。创业除了理想和情怀,财务自由和经济收入也不可忽视。就这样又过了3年,到了2015年,O2O的火热让他们再次看到了好的创业方向,他们决定再次转型做一款在线教育类O2O产品。  而对于那些不以财务自由为创业目标的创业者来说,他们对「财务自由」充满了疑惑

如果你认为知道了火车的准确到站时间就万事大吉,那你就太掉以轻心了。  百度取消新闻源制度的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,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,你粘贴我几句,我copy你几句,估计连你旁边的猫都看烦了吧。悲剧的是,百度还是不受新媒体人待见,只能眼看着今日头条、UC订阅号等新媒体平台呼啸前进,差距愈来愈大,流量越分越散。  不过,这其实是个很搞笑的事情。对于广大站长(部分资质够进VIP俱乐部的自媒体也算)来说,这几乎是一个被设定好的必选题——要么交钱跟着我玩,要么出局。而且,取消新闻源也不见得真对这些“钉子户”有多大影响,VIP俱乐部摆明了是个特权,就不能因为某些原因特事特办吗?既给足面子不伤害感情,又能变相激励一把,简直完美!  绕了这么多,总体来看,百度取消新闻源这事实际上并不像预想的那样猛烈,说是个胡萝卜加大棒的玩法也不为过。  第一类,小站以及自媒体站,这是首当其冲的一个群体。很简单,既然百度搞了这么个筛选机制,筛选掉谁就成为关键了。  不过,百度这次可不是单纯来刷存在感的,而是带着赤裸裸的目的来的,这得从百度新推的站长平台VIP俱乐部说起,先上图吧。而进入VIP之后享受的特权如图所示,从认证站点到VIP1,再到未开放的VIP2、VIP3